中经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近期,部分发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陆续披露2024年债券年度报告。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Wind平台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1家地方AMC相继披露2024年年报。这31家地方AMC中,营业收入出现下滑的有17家,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有18家;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时出现下滑的则有13家。
受访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质量的顺周期性很强,在经济下行周期,不良资产的变现难度加大,回收率下降;同时,很多不良资产的回收依赖房地产资产,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房地产类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变现难度大;另外,近年来监管引导AMC聚焦主责主业,非主营业务的收缩,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收益下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宏观经济运行承压、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的环境下,存量资产的减值也正在成为吞噬地方AMC利润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六成机构净利润下滑
具体来看,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31家地方AMC,2024年营业收入规模均在1亿元以上,其中,有14家营业收入规模在10亿元以上,占比45.16%,24家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占比77.42%。
净利润方面,这31家地方AMC中,有5家地方AMC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8家地方AMC净利润在5亿元以上,另外,还有6家地方AMC净利润不足1亿元,其中3家则呈亏损状态。
其中,营业收入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资产”)、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资产”)、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资产”)、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资产”)、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金融资产”),对应的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64.83亿元、54.25亿元、28.68亿元、26.18亿元、21.47亿元。
净利润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有资产”)、山东金融资产、浙商资产、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金融资产”)、江苏资产,对应的净利润规模分别为22.96亿元、16.97亿元、15.24亿元、15.23亿元、11.49亿元。
而净利润低于1亿元的公司有厦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兴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资产”)、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资产”)、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厚资产”)、湖北天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乾资产”)。
其中,广州资产、国厚资产、天乾资产2024年均呈亏损状态,对应的净利润规模分别为-3.5亿元、-9.21亿元、-15.1亿元。
据记者统计,31家已披露2024年财报数据的地方AMC中,营业收入出现下滑的有17家,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有18家,占比接近六成,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时出现下滑的则有13家。
以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排在前5位的合计7家行业头部地方AMC为例,其中,仅有江苏资产、陕西金融资产2家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时实现增长。另外5家中,中原资产、上海国有资产的营业收入出现下滑,河南资产的净利润出现下滑,山东金融资产、浙商资产则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时出现下滑。
再以上述净利润低于1亿元的6家地方AMC为例,其中5家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时呈下滑状态,另外1家净利润也呈下滑状态。
事实上,不仅是地方AMC,全国性AMC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中国信达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8%,其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税前利润亏损5.87亿元。
存量资产减值吞噬利润
实际上,部分地方AMC在年报中对业绩下滑作出了解释。其中,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资产处置难度加大、周期延长,回收率下降是地方AMC提到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广州资产方面解释称,不良资产业务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多重压力及行业竞争激烈影响,发行人不良资产收包规模有所下滑,不良资产业务相关的投资业务开展亦相对审慎,且整体不良资产处置二级市场不活跃,处置周期拉长,公司不良资产业务收入、咨询管理费收入较上年同期下滑。
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方面也表示,公司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较2023年下降31.51%,主要原因为近年来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下行,2024年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压力传导仍在延续,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也随之有所拉长,不良资产处置收益有所下降。
另外,在监管导向之下,行业聚焦主责主业,收缩非主业规模,也是导致收益下滑的原因之一。
兴业资产方面提到,投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6.6%,主要系业务结构优化,业务资源向特资业务倾斜,投资业务投资金额减少,此外市场利率下行导致资产收益减少。
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方面亦表示,2024年,公司不良资产重组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5.49%,毛利率同比下降58.60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由重组类业务产生,因根据经营策略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逐步压缩收购重组类业务比重,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目前市场环境下,公司在项目选择上更加谨慎,新增业务有所放缓,增量收入未达预期。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宏观经济运行承压、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的环境下,存量资产的减值正在成为吞噬地方AMC利润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山东金融资产年报显示,其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2023年的-5.45亿元,变为2024年的-7.46亿元,多计提36.88%。
对此山东金融资产方面解释称,主要系为了压实资产质量,本年根据资产评估情况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所致。
根据山东金融资产此前发布的相关债券募集说明书,按照该公司会计政策,其综合金融服务业务2021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5921.14万元,2022年计提-4770.64万元,2023年计提-8.91亿元。
又如,广州资产2024年年报显示,合并利润表之下,2023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4.17亿元,2024年为-7.92亿元;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为-1.41亿元,2024年为-3.59亿元。
“跟踪期内,宏观经济运行仍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难度较大导致不良资产管理收入明显下降,同时加大对不良资产公允价值估减幅度和债权投资的减值计提力度,使得当年利润出现亏损,盈利指标下滑明显。”中诚信国际5月21日出具的广州资产2025年评级报告提到,截至2024年年末,债权投资降至100.14亿元(其中一年到期部分为86.26亿元),主要系宏观经济运行仍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公司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规模有所下降,同时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减值计提力度,同期末累计计提减值准备7.32亿元。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