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婧婷 北京报道
受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巨幅震荡,“全球股市巨震”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清明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亚太市场出现“黑色星期一”,亚太主要股指收盘全线大跌,日经225指数跌7.83%,韩国综合指数跌5.58%,澳洲标普200指数跌4.23%,新西兰标普50指数跌3.68%。
4月7日,A股收盘,上证指数收跌7.34%,深证成指收跌9.66%,创业板指收跌12.5%。
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作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中央汇金在市场波动时扮演着关键角色。当股市面临下行压力、风险积聚之际,中央汇金常通过增持银行股或ETF等方式,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提供有力支撑,稳定市场信心。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此前,中央汇金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有过多次举措。比如,2023年10月11日,中农建工四大国有银行先后发布公告称,中央汇金分别增持2489万股、3727万股、1838万股和2761万股,并拟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2023年10月23日,中央汇金表示当日买入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2024年2月6日,中央汇金方面表示,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已于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继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同时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财政部将所持三家全国性AMC(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至中央汇金。近年来,每当市场出现震荡,有关设立平准基金的呼声便会出现。此次,多家金融机构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亦引发大家对于筹备平准基金的猜测。
2024年“9·24”央行推出货币政策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时,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有关平准基金“正在研究之中”。
如果推出平准基金,我国的平准基金的规模应达到何种量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此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根据国际经验,平准基金规模一般为股市总市值的2%至6%,资金来源可以多元化,包括财政拨款、国有资本的注入(如发行特别国债、部分外汇资金等)以及金融机构通过向央行借入低息贷款用于平准基金等多种方式。
据此,按照当下A股总市值计算,平准基金规模在2万亿元至5万亿元。
田轩进一步指出,具体操作时,平准基金需要在市场低迷时买入金融工具(通常是蓝筹股和ETF),并在市场过热时卖出,通过双向操作的方式稳定市场。平准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是直接减持或发行指数基金,退出节奏较慢,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以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认为,特朗普关税冲击远超市场预期,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不得不直面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比较而言,大部分的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相对乐观,主要来自四方面理由的支撑:一是经济的基本盘,二是中长期政策环境的基本盘,三是中国有充分的政策空间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四是资本市场估值更具吸引力。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