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永旭 北京报道
“前几天,产业园又拿下几块用地,(将建设)孵化中心项目,(建好后)供入驻的无人机企业使用。”靖边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产业科创中心主任王鑫如是称。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土地招拍挂结果公示得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智科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取得2宗土地使用权,用于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孵化中心项目建设。
其实,土地出让、孵化中心建设、招商引资等做法,都是榆林市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写照。近年来,榆林市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充分发挥低空经济改革试点和应用场景优势,大力发展无人机测试、培训及支线物流。
乘着“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的政策暖风,榆林市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腾飞。
竞逐低空经济
“依托靖边海则滩通用机场布局了靖边县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产业园,爱生无人机靖边试验测试中心一期已建成投用,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跑道长2400米,宽45米),主要开展中大型无人机的功能试验、任务试飞等业务,保通防务、靖顺通航等企业已入驻园区。”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政策、规划的不断落实,榆林低空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低空产业园区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王鑫介绍:“最早就是2015年前后,靖边县引进了爱生,开发了爱生的无人机试验测试基地。”事实上,靖边县乃至榆林市的低空经济产业基础,可溯源于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在榆林建设试验基地。
据介绍,爱生测试基地占地面积5000余亩,试验空域广阔。针对无人机系统试验测试需要,已建成多种专业基本试验测试条件,试验与保障条件一流,可满足各类型无人机、多任务种类的试验测试需求。
“近年来,靖边县着力发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依托5000平方公里不限高空域、爱生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科研力量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三大优势,按照‘12361’的发展思路,努力争创‘全省低空经济示范县’。”第二届低空科技发展大会上,靖边县副县长刘佰龙就靖边低空经济产业项目做专题推介称。
依托爱生无人机试验测试基地,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应运而生。而且,2024年,完成了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整体规划,以及496亩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此外,记者了解到,榆林市还依托榆阳马合通用机场布局了通航产业园,榆阳马合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货运无人机“榆阳一号”也完成测试首飞;在马合镇全域实现了无人机末端物流配送、森林防火巡检等场景。
而且,依托神木西沙通用机场布局了神木通航产业园,引入了国内最大民营航校——龙昊航校,开展民航飞行员培训,2024年培训35022架次、总时长7067小时。
产业聚集加速
目前,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已建成占地5000亩的通用机场、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在建项目有低空经济产业孵化中心、无人机研发中心、风洞实验室、适航认证研究中心、标准化厂房、小推力发动机生产、无人机整机制造等。同时储备了1000余亩的工业用地,可以满足后续项目进驻。
产业园加速建设的同时,低空经济迸发出的潜力吸引了更多企业加入,产业园开始扩容。据介绍,除了爱生无人机靖边试验测试中心,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还与三家企业完成了签约。
王鑫介绍:“2023年年底,我们引进落地陕西靖航顺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小推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项目、榆林鹤翼航天航空科技创新有限责任公司无人机生产、培训,和榆林保通防务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整机及装备制造等三家企业和项目落地园区,项目总投资7.33亿元。”
“目前,产业园新签约项目用地已经有500亩通过了征地、土地平整等工作,拿到了土地手续,正在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研发楼,等待后续企业入驻。”王鑫表示。
根据2015年1月7日靖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成交公示(JTCGS[2024]17)显示,靖边县海则滩镇智通大道北侧3宗地块出让成交,土地用途均为工业用地。
其中,宗地编号JTC[2024]162(土地面积22425㎡)、JTC[2024]164(土地面积42383㎡)两地块,由靖边县智科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建设项目为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孵化中心项目。
而宗地编号JTC[2024]163地块(土地面积47939㎡)则由陕西靖航顺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据了解,陕西靖航顺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入驻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是西北工业大学动能源学院与靖边县人民政府“校地企”合作孵化和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实体。
根据规划,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整体规划面积24.23平方公里,园区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予以发展。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靖边县低空经济产业园将聚焦小推力发动机研发制造和销售、无人机整机制造、无人机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三个方向,推动小推力发动机、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积极引进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力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发展思路转变
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基地,榆林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城市,长期以来,被称为“一煤独大”。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调整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榆林市提出,牢固树立“依靠煤但不依赖煤”的理念,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低碳化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还及时搭乘上了低空经济起飞的快车。
日前召开的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省长赵刚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陕西将发展光电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大型无人机、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榆林建设全国低空经济试验区。
为什么是榆林?为什么是低空经济?
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军民融合科工作人员介绍,榆林发展低空经济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具有机场群的优势,榆林境内拥有4座通航机场、3座支线机场;其次,具有空域航线优势,市域内获批了马合-靖边、马合-神木2条无人机试验航线和5片测试空域,其中爱生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拥有5000km²不限高的固定空域;最后,具有应用场景优势,作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在能化园区、光伏风电领域均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
王鑫表示,榆林市发展低空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5000平方公里的不限高的空域,其次是“榆林市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很丰富,比如风能、光伏、旅游应急救援、管道巡检等”。
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年底,榆林市政府办发布了《榆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加强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完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低空产业生态、推广综合应用场景等方面重点任务。
还提出,到2026年力争建成以3座支线机场(榆林、府谷、定边)、4座通用机场(榆阳马合、神木西沙、横山波罗、靖边海则滩)为主体的机场群,打造2至3个通航产业园;开通市域内及到周边机场的5条短途通航客运航线、5条无人机货运航线。
(编辑:王金龙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