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
11月15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全球首发《2023中国与全球光伏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原西南财经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能源革命专家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刘建生现场解读《白皮书》。
随着碳中和进程加速推进,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深度落实能源革命、碳中和、光能源、硅能源、全球命运共同体等战略部署,需要深度解决未来光伏发展的方向、模式的前沿、战略研究与预测,需要深度解决未来大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建设新的战略共识,发展创新,走向更好、更大、更强的光伏新未来。在此背景下,为聚智聚力联合各界为光伏发展服务,赋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应运而生。
赋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共三编八章,内容主要由“一个目的”“五个维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目的”,即光伏、太阳能在未来能源革命、碳中和的四十年中,在中国与世界将起什么作用,有多大影响力,这是光伏界需要回答的大事情,也是《白皮书》的目的。“五个维度”包括:地球文明的太阳能本质、第三次太阳能革命要义、中国光伏发展基础性与主力军作用、能源革命和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以及太阳能革命、太阳能产业革命、太阳能经济革命的整体意义。“三个部分”,即愿景基础作用认识、愿景认识、总结。
《白皮书》全面分析了光伏发展的长期潜力,在光伏路径、方向上全面探索了发展可能性。按目前发展速度,中国到2030年,完全能够实现国家制定的2030年完成风光1200GW以上的任务,且在“以上”这个期望上做得更好,实现更好的发展。
此外,《白皮书》还全面深入分析我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为中国、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服务,提供一个“前沿、战略、科学”的太阳能、光伏专业发展的总结、宣传、影响、研究的报告与资讯,聚智聚力联合各界为光伏发展服务,赋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刘建生在《白皮书》介绍中表示,2030年中国人均消费3吨标油当量;2050年中国人均消费3.8吨标油当量;2060年中国人均消费4吨标油当量。其中,太阳能提供的人均能源量分别为0.286吨标油当量、2.52吨标油当量、2.8吨标油当量。到203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1200GW,在最理想有效光照利用条件下,可以为中国提供人均0.286吨标油当量的能源量。
光伏行业竞争将回归理性
据央视报道,目前,全国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均增长70%以上,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自主研发的新型晶硅叠层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3.5%,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前8个月,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额超过3500亿元。同时,行业仍在不断加码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测,2023年年底,硅料产能将达到285.2万吨,且新增产能主要在四季度投产,硅片产能将达到828GW,同比增长48.6%。
就此,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行业分工上,通威始终还是倡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原则。
刘汉元呼吁,光伏行业应该多增加“我对你的环节的支持,你对我的环节的支持”,相互有所差异,有所侧重。相互成全,彼此兼顾,实际上就是最好的商业生态。不能搞简单重复建设、盲目地内卷,这些只会让整个行业的生态举步维艰。现在,行业同仁已经逐渐形成共识,哪怕有时会卷,哪怕有时可能过度地竞争,但刘汉元坚信,人们的理性将会重新回归。
对于光伏产品价格的下行,刘汉元表示,光伏制造业产能规模和产量的增加,从本质上有利于光伏的大量应用。事实上,未来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光伏产品的成本不断下降,光伏已经到了可以稳定、大规模应用的时期。
“对于我们行业及行业参与者而言,如果不能保持适度的理性,甚至是无序地参与行业竞争,这样就不配说用光伏去改变世界。”刘汉元表示,如何在保持竞争压力、竞争效率的同时,适当考虑行业竞争的生态,包括国内行业生态、国际生态以及国内国外“一盘棋”的全球发展生态,“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去探索,大家如何能够在未来10年、20年、30年做得更好。”
(编辑:董曙光 校对: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