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
日前,乌兰察布蓝威斯顿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是北美冷冻薯制品企业蓝威斯顿在内蒙古的第二家工厂。作为多个西式连锁餐饮品牌供应商,该企业希望深度挖潜中国市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是全球马铃薯总产量最大的市场,但本土对于冷冻薯制品的消费量并不高。蓝威斯顿国际市场总裁Marc Schroeder表示,中国的冷冻薯制品消费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探索,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是公司加大在中国投资的主要原因。在北美之外,中国市场是公司的四大市场之一,也是未来投资和发展的重点市场。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主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将薯条产品引进中国。不过,随着烹饪设备迭代和冷冻薯制品的本土化研发落地,薯条及相关制品逐渐进入多个消费场景当中。
“薯条等薯制品的享用场景十分多元,为冷冻薯制品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蓝威斯顿希望能够更加贴近不同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们提供更多情绪价值。”蓝威斯顿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张晨表示。
加大中国市场的投资
蓝威斯顿是北美冷冻薯制品供应商,为世界各地的餐厅和零售商提供相关产品。在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3年5月29日—2023年8月27日),该公司营收16.65亿美元,净利润为2.35亿美元。
该公司在20多年前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14年7月通过收购太美薯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蓝威斯顿薯业(内蒙古)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进行工厂布局。
乌兰察布蓝威斯顿食品有限公司是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总投资约2.5亿美元,年产冷冻薯条预估可达10.8万吨。此次选址“中国薯都”乌兰察布,蓝威斯顿期待借助当地的马铃薯种植优势,强化对原材料马铃薯“鲜活度”的把控。
“中国市场是蓝威斯顿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也是未来投资和发展的一个重点市场。一方面,中国的市场很大,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中国有非常大的种植区域。所以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我们投入很大。”蓝威斯顿国际市场总裁Marc Schroeder说。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马铃薯总产量最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将近9000万吨,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从国际贸易来看,近年来我国马铃薯进出口稳步增长,保持顺差,出口产品以鲜薯和冷冻薯条为主,进口产品主要是马铃薯淀粉。
但在冷冻薯制品消费领域,Marc Schroeder认为,因为饮食习惯等客观原因,中国人均吃薯条数量比较少,中国人均消费市场还比较小。
蓝威斯顿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张晨分析称,在整个消费类市场中,中国餐饮市场的恢复趋势,特别是连锁餐厅的恢复势头,有一个强劲的反弹。包括麦当劳在内的很多品牌都有积极的增长计划,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她看来,中国冷冻薯制品产业逐渐迈向成熟。无论是在需求、消费习惯还是产业规模的完备性上,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愈发靠拢并逐渐融合。“国际品牌在国内拥有生产能力,以及本土品牌的迅速发展,都为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我国正在积极推动马铃薯主粮化,并鼓励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马铃薯产量。这为薯制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根据农业农村部披露的相关信息,目前,累计认定16个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支持建设2个马铃薯产业集群。同时,建立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推进马铃薯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目前已经开发了6个系列30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有100多个系列的加工产品。
“除北美市场之外,中国是公司全球四大市场区域之一。我们需要聚焦于中国市场进行投资活动并培育本土人才,同时和供应商、消费者合作来提升产能。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打造更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Marc Schroeder表示。
立足本土化切入更多消费场景
事实上,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Marc Schroeder提到,目前中国市场主要由连锁餐厅推动冷冻薯制品消费。但在该市场相对成熟的地区,零售业或家庭等多种场景下都对其有很大的消费量。
根据《中国互联网+薯片行业运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年)》,从全球范围来看,薯类休闲食品占比在逐年提高,欧美国家薯类休闲食品占整个休闲食品总量的60%以上,而我国大概只有15%以上,我国薯类休闲食品依然具备较强的发展空间。
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零食企业开始加码薯类产品。盐津铺子聚焦的七大核心品类中就包括薯类零食。
蓝威斯顿正在尝试将冷冻薯制融入更多的消费场景和渠道中。其中,家庭消费和聚会场合是其非常看重的新场景。
“大家有了合适的烹饪冷冻薯制品的设备,例如烤箱、空气炸锅,这些烹饪方式都区别于传统中式炒菜的方式,也为消费薯制品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我们给自己提了要求,即如何更加贴近家庭消费的场景。”张晨说。
而在聚会场合,蓝威斯顿希望通过薯制品产品的分享属性,为朋友和家人带来更多情绪价值。
袁帅告诉记者,包括蓝威斯顿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开拓家庭场景时,可推广易于制作的产品,并提供家庭烹饪指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聚会场合,应该追求多样化的口味,覆盖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他还表示,要想深耕中国细分市场,该类公司需要深度了解中国市场,尽快实现本土化布局。
相关信息显示,蓝威斯顿在2017年制定薯制品本土化研发方向,并在2020年完成上海研发实验室的准备工作。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内部举办的品尝会,会采集中国不同地区的偏好口味,将中餐文化和多样的风味带到蓝威斯顿的产品中。
“在此之前,蓝威斯顿中国较为依赖总部的研发能力。此次乌兰察布新工厂的建立,蓝威斯顿中国更立足本土化。除了在中国市场有销售网络和生产能力,还有本地化研发自主权和市场引领权,这将有利于其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张晨对记者表示。
(编辑:于海霞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