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自7月1日《印花税法》正式施行后,增值税法的立法进程也加快推进。
12月27日,增值税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这意味着,此前一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将上升为法律。
随着增值税法立法进程的提速,目前我国还剩5个税种尚未立法。“和其他税种相比,增值税法的内容已经非常成熟,预计在初次审议后,后续通过的可能性也较大,整体看增值税的立法进程可能会更快一些。”一位财税人士对此分析。
据了解,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增值税暂行条例》,并在2008年对其作了修订。2017年国务院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同时也对《增值税暂行条例》作了部分修改。
现行的增值税法草案共6章36条,2019年11月27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彼时,《征求意见稿》共有9章47条,与此前条例相比,《征求意见稿》在保持现行税制框架总体不变以及保持现行税收负担水平总体不变的原则下,对征税范围和计税期间等内容做了修订。
从《征求意见稿》到草案提请审议,3年多时间,增值税法的立法进程终于迎来实质性的突破。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增值税从国务院暂行条例上升到法律后,其征收管理将更加规范,这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关键一步。
据悉,此次增值税立法,总体上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
根据增值税法草案,目前税率方面维持现行13%、9%、6%三档税率不变。其中,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进口货物,除另有规定外,税率为13%;销售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或者进口农产品等货物,除另有规定外,税率为9%;销售其他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6%。
草案同时规定,出口货物以及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国务院规定范围内的服务、无形资产,税率为零。在税收优惠方面,草案明确将维持现行税收优惠项目不变,并规定免税项目具体标准由国务院规定。
“从实际经验看,这次增值税法采取平移法则后,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小,今年以来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实施后,企业的税负大大减轻,基于此,增值税法采取税率平移后,对符合税率优惠的企业来说,仍然可以按照原有政策继续享受优惠,因此立法并不会对企业产生其他影响。”上述财税人士介绍。
财政部数据显示,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21年全国增值税收入61982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36%。今年受大规模留抵退税减收影响,1~11月国内增值税为43530亿元,同比下降约2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4%。
今年以来,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我国实施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并在4月1日施行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10日,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已经超过2.3万亿元。
施正文介绍,增值税立法后,其在法律层面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这将充分发挥增值税筹集财政收入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
目前,增值税法草案明确的纳税人主要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则是指有偿转让货物、不动产的所有权,有偿提供服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因此应税交易的销售额不包括增值税税额。对企业来说,随着增值税从条例上升为法律,其将打通增值税链条,避免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这有利于发挥增值税的中性原则。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