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受到降息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较2021年底下降11BP至1.97%。其中,城商行、农商行的净息差下降幅度最大。
在疫情反复、银行业步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多重发展挑战。压力之下,中小银行竞争格局和财务表现出现分化。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认为,在市场利率自由化、大型银行与金融科技业竞争加剧、监管精细化的市场环境下,国内银行业经营出现一系列变化,进入以“客户为中心”“价值驱动”“数字赋能”“创新科技”“生态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新战场。要应对挑战,中小银行应围绕数字化、生态化,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中小银行息差压力凸显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595亿元,同比增长7.4%。“低基数效应不再,净利润增速回归常态化,但依然保持相当可观的增长势头。”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表示。
在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回归常态化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银行净利润增速进一步分化。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一季度,在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中,城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
在净息差方面,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7%,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较2021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关于净息差的变化,杜阳认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行;同时,银行业减费让利实体经济力度不减,通过“以量补价”发展逻辑保证收入水平。
具体来看,一季度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73%、2.06%,环比降幅分别为0.18、0.27个百分点,降幅较大。
净息差持续收窄、收入增速显著下降,是中小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麦肯锡相关数据显示,城商行与农商行过去三年的净息差分别下降19基点与25基点,降幅显著超过六大行的9基点与股份制银行的7基点。城商行收入增速由2019年的18%下降至2021年的9%,降低了近9个百分点,在四类银行中降幅最大;农商行收入增速由2019年的11.1%降至2021年的8.6%。
不只是净息差收窄,麦肯锡方面分析认为,如今,中小银行中收普遍偏低,高度依赖传统信贷业务;价值客户流失严重,大行下沉低线市场,抢夺优质个人和企业客户,竞争形势严峻;对公业务高度依赖传统信贷,定价缺乏竞争力,业务创新不足;数字化基础及人才队伍薄弱,对业务增长的推动力较弱;且网点产能偏低,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未形成有效合力。
打造中小银行增长引擎
曲向军认为,要实现逆境突围,中小银行可借助数字化、生态化举措,在明确自身特色与差异化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内外兼修、制胜高质量发展新战场。
在数字化方面,杜阳认为,在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科技替代水平,持续压降运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服务客户成本等,从成本端赋能利润水平的提升。
为了实现客户深度经营,麦肯锡方面建议,中小银行可通过打造数据基础(Data)、智能决策(Decision)、敏捷设计(Design)及精准触达(Distribution)的“4D”数字化经营闭环,以及一套针对经营效果的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数据资产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真正的数据驱动、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实现高质量增长。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周宁人谈到:“客户经营深度与客户价值高度正相关,这一点在对公、小微和零售业务中均得到反复验证:客户每多持有一个产品,客户价值通常会增长数倍甚至数十倍。在近期疫情反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的环境下,构建高效数字化客户经营体系,是中小银行对抗风险、提升业务规模和价值的利器。”
数字化在财富管理、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是麦肯锡看好的中小银行的增长引擎。
在财富管理领域,通过加速数字化建设,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财富管理体验,是中小银行在这一波财富管理风口中弯道超车、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绝佳途径。
“在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非息收入已经成为银行业盈利的重要支撑,银行业将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包括投行、理财、托管等在内的诸多中间业务来保证营收的可持续性。”杜阳说。
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小银行的信用卡与消费信贷业务普遍起步较晚,虽然总体业务占比及收入贡献仍然较小,但却是中小银行拉动零售银行收益的关键。麦肯锡认为,中小银行需要打造数字化获客能力、精细化客户运营能力、客制化产品创新能力、智能化风控能力以及高效率组织激活能力,以建立价值导向、高效协同的高收益资产业务。
在生态化方面,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郑文才表示:“在当前新经济形势下,依赖传统行业、高客户集中度、单一信贷业务的对公业务模式难以为继。打造平台化、生态化、开放化的交易银行,可帮助中小银行实现客群增长、提升客户合作紧密度、沉淀低成本资金、推动高质量信贷业务增长、强化风控能力等,进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中小银行可打造联通政府机构(G端)、企业(B端)和个人客户(C端)的生态增长模式,这是拓展客群、提升客户价值贡献度,从而获得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线上平台融合线下场景,可推动用户群体大量增加;将非金融类服务接入生态循环,再逐步嵌入金融服务,并借助互联网思维,完成从流量到用户,从用户到客户的转变。
曲向军总结道:“尽管银行业整体迎来疫情暴发后的发展新机遇,但大部分中小银行仍面临挑战与不确定性。内部来看,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和自身能力积淀不足;外部方面,来自大型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压力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应找准战略方向、聚焦战略重点与资源、规划实施路径、稳步夯实能力基础,积极推进战略转型,从而实现逆境突围。”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