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杨 阎俏如 上海报道
近年来,在医保谈判杀价、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创新药的国际化布局已经成为企业共识。2021年,我国有8款创新药的NDA(新药申请)或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FDA受理。这意味着,2022年将有多款国产创新药经历FDA的考验。
这其中,PD-1单抗类药品备受瞩目。继信达生物(01801.HK)之后,君实生物(01877.HK)、百济神州(BGNE.US,06160.HK,688235.SH)将紧随其后。
2月24日,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药政事务负责人闫小军在接受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产品、人才和注册策略是影响药品国际化注册工作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me-too产品,和其他产品相比没有什么特点,药品注册的确比较难。但如果是一款有差异化的产品或者是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国际化注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此外,相关人才是否有经验、经验足不足,做出来的策略也会有很多不同,注册策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研发策略和布局。
提前布局
在国产创新药出海策略方面,闫小军介绍,做一款创新药,在早期就需要有比较明确的策略。如果要出海,基本要考虑做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如果在发病率上相对来讲,中国患者居多的疾病,那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是不是有极大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果的确如此,而且现在并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那这款产品就是雪中送炭,也更容易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但如果这个产品和别的产品没有太多的差异化,同时现在又已经有很多治疗药物,那就更像是锦上添花。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产品就没有特别高的临床需求,药监机构的要求也会非常严格,这时也要慎重考虑是不是要走国际化路线。
目前,百济神州已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全球多个主要国家建立国际研发中心,拥有超2200人的临床开发团队。截至2021年底,百济神州在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超过100项计划中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包括38项3期或潜在注册可用的临床试验,总入组患者及健康受试者超过14500人,其中海外入组接近半数。
百济神州在今年将冲刺FDA的PD-1单抗产品是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2021年,百济神州首次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了替雷利珠单抗针对二线鳞状食管癌(ESCC)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目前,FDA已受理这一申请,最终做出决议的目标日期为2022年7月12日。
资料显示,该申请基于一项随机、开放性、多中心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RATIONALE302(NCT03430843)。512例入组患者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11个国家或地区,约40%的患者来自国外。此外,替雷利珠单抗目前正在全球35个国家地区开展约50项临床试验,入组受试者超过9000人,其中近3000人来自海外入组。
对此,闫小军介绍,对于PD-1药物,百济神州一方面有大量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另一方面与各个国家药监机构进行过沟通交流,对临床试验方案等都达成过共识。
因地施策
闫小军指出,并不是所有在中国申报的适应证都会在美国申报。百济神州会根据不同适应证的情况进行评估,制定注册策略。以首款成功出海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泽®)为例,“因为不同国家批准的标准治疗不一样,不同适应证在同类BTK上的批准情况也不一样,不管是套细胞淋巴瘤,慢淋,还是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我们都运用了不同的策略做不同国家的注册。”
“以慢淋为例,我们近期在美国申报的CLL是BTK一个非常关键的大适应证,这一申请就是基于头对头的临床试验数据。而在中国是另外一个情况,中国的慢淋,尤其是复发难治的慢淋,最早是以一个单臂临床做的附条件批准。而美国现在用于注册申报的头对头临床试验,对于中国来说,就可以认为是一个确证性临床。所以你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申报策略是不一样的。” 闫小军介绍。
据了解,泽布替尼在国际上获批的国家及地区达到45个,并有超过40项注册申请正在审评中。FDA于2022年2月22日受理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sNDA)。该申请基于此前2项全球性I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包括一项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头对头III期研究。FDA的目标决议时间为2022年10月22日。
与此同时,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已受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和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两项新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
此外,闫小军还表示,百济神州从2015年开始和FDA沟通,到现在有六七年时间了。整体来讲,双方更多是基于科学的探讨。“通常是针对一个科学的问题,我们拿出科学依据,跟FDA谈为什么想这样去做一个临床试验,FDA也会基于科学的方式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最后商讨达成一致。”
(编辑:曹学平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