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昱 上海报道
相比于在地球大气层以内的商业搏杀而言,人们对于大气层以外的商业竞争并不是那么关心,这是由两点导致的,其一是它的地理距离很遥远,其二是竞争还是未来时,时间也很遥远。但是现在,当人们能够看到在大气层以外的低轨道上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商业机构名单时,或许会改变这样的看法。
在这份名单上,有因为特斯拉汽车、可回收火箭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的大人物埃隆马斯克,还有同样拥有个性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也有和美国相隔一个太平洋遥远距离的中国星网公司。但是这还不够,现在这个名单上又多了一家人们熟悉的公司名字——波音,虽然人们对它的熟悉更多来自于旅行乘坐的飞机,但是这并不影响这家跨国公司在防务和卫星领域,拥有自身强大的影响力。
现在,波音打算把自己的竞争力放在低轨道的互联网卫星领域施展一番。这种卫星主要用于通讯,但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卫星,它们的轨道更低、密度更大、单星成本更便宜、组网所需的卫星数量也更多。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申报所需发射的卫星数量就高达4.2万颗,现在已经把1740颗用于星链计划的卫星,送上了距离地面540~570公里的轨道上。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获得的一份由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签发的文件显示,FCC已经批准了波音公司发射并运营高速宽带网络卫星的申请。值得一提的是,波音公司的这个申请,之前遭到了马斯克星链公司的反对和阻挠,星链公司反对的理由是,波音公司互联网卫星申请使用的频段,在国际上尚未得到分配,因此,星链公司认为FCC应该拒绝波音公司分配这一频段的要求。
无论是互联网卫星所在的低轨道,还是卫星链路所需要的频段,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源。一位中国航天领域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种看似是在外太空展开的竞争,首先会体现为一种轨道资源和频段资源占有的竞争,现在,各国各家从事这一类型业务的公司或机构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先行圈占资源。
由于外太空资源属于全人类,而不是由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国家按照主权的方式管理,因此拥有低轨道卫星通信频段注册权利的,是国际电信联盟(ITU),通过ITU,以“星座”为单位,各家有意或者正在从事互联网卫星业务的公司正在以万颗为单位申报属于自己的“星座”,这其中,有马斯克的星链,也有来自中国的星网公司,还有亚马逊,以及来自英国、欧盟的公司。
记者掌握的相关文件、材料上刊载的信息显示,波音公司计划发射147颗这样的卫星,至少从这个数字规模上看,波音的这一计划,远没有马斯克的星链计划那样庞大。这147颗卫星将在9年内发射完成,这些卫星会使用60~80GHz的频段。一家中国民营卫星公司的工程师告诉记者,这个频段在专业技术标准上,被归入“高频段”。
波音这一次得到FCC的批准,是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2日,但这已经不是波音第一次向FCC提出这一申请了。波音的上一次类似申请,可以追溯到2017年,但是因为包括马斯克星链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公司提出异议,而被拖延了下来。这一次,为了规避这一争议,FCC最终批准波音使用的频段是65~71 GHz,它包含在波音计划使用的60~80Hz的频段以内。
这一漫长的过程,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某种竞争的态势。但是,如果你认为,这种竞争只是卫星技术、数量的竞争那就错了。这是一场生意,竞争也就不再只是卫星的竞争,而是发射、卫星、运营全方位的竞争。
在这个领域摩拳擦掌的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兴公司,它们没有制造卫星的传统,甚至有“代工”卫星的倾向和做法;另一类则是传统公司,它们有制造卫星的传统,甚至拥有制造运载工具也就是火箭的能力。马斯克的星链公司可以划入哪一类已经比较困难了,因为,作为一家新兴公司,它已经开始研究并发射运载火箭,并且还是可以回收的。
前述中国航天领域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卫星的竞争核心要素,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是综合成本和运营场景。“这种卫星技术上并不复杂,主要的成本实际上来自运载工具,也就是火箭发射,这就是马斯克为什么痴迷于研发可回收火箭的原因,因为那样可以大幅降低运载成本,从而使得这项业务在商业上变得可行。”她说。
从这个方面说,波音也拥有类似的能力,虽然人们更熟悉的是飞在天上的各类波音客机。从这个角度而言,波音有卫星制造的能力,这和那些需要“代工”的互联网卫星公司不同,在航天领域享有声望的休斯空间和通讯公司,在2000年已经被波音公司收购。
与此同时,波音在民用航空器的制造业务以外,还有庞大的防务业务,他们与美国军方有着多年合作的关系。美国空军也是他们产品的买主,这其中包括卫星。
波音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这一业务的计划,这项计划将利用这些组网的卫星,向美国全国提供相关服务。同时,波音的计划还有美国以外的地区,比如与美国各种关系密切的波多黎各,以及维京群岛。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目前已经开始提供服务,但商业成效如何尚未可知。亚马逊的首枚卫星,将在2022年才会发射。中国的星网公司以GW为代号,在ITU申请了两个“星座”,英国企业ONEWeb公司,则已经发射了74颗卫星。
随着波音的到来,令这张名单变得“拥挤”了起来:马斯克、贝索斯、波音以及来自中国的星网公司、来自美国的Viasat公司、卢森堡的SES公司、英国的OneWeb公司,它们之间谁能胜出呢?在低轨道的外太空里,地球上的商业世界在等待着这样一个答案。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