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对“饭圈”乱象的整顿和清理行动,正在向上游延伸,有关监管部门正试图通过对影视剧拍摄、制作过程中一系列环节的规范,达成净化影视娱乐领域生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形成良性的社会文化氛围,而这其中,演员薪酬问题成为重点。
多位影视业内权威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以下简称“北京广电局”)近日开始严格监管演员片酬,其手段,是对于演员片酬比例不符合管理规定的作品,不进入影视作品内容审查阶段,一旦如此,便意味着该作品将不能正常上映和播放,“片酬比例合规”也成为了“前置条件”。
影视业内对演员天价片酬问题不满已久。2018年,相关部门也出台监管要求,对影视综艺作品中演员、嘉宾片酬费用所占制作成本比例等问题进行了约束。而此次北京广电局则已开始要求对“管内”影视剧的成本配置比例进行审核,主要演员片酬合同也须进行备案。
前置条件
“演员片酬所占制作成本的比例不合规,就不进行内容审核,北京广电局现在已经开始执行这一管理手段了。”9月1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电视剧制片人告诉记者,这是北京广电局作为监管部门净化文化领域风气、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诸多工作的一部分。
9月16日,北京广电局官方微信公众号“首都广播电视”刊出题为《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多措并举加强电视剧行业管理》的文稿,在第二项措施中提及:“首先,检查提交的演员成本配置比例和主要演员片酬合同材料等是否齐全,其次,审核其片酬比例是否符合管理规定,不符合的不进入内容审查阶段。”
多位制片人也都向记者证实了,这种工作方式已经开始实施。一家大型影视公司的管理层人士向记者解释,这意味着片酬合规,在北京广电局的“管内”,成为了电视剧播放的前置条件,演员片酬比例不合规,电视剧就无法播放。“因为不进行内容审核,就无法播放,版权销售就更没法进行,所以,这个手段的力度还是大的。”他说。
进入今年夏天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对饭圈乱象、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乱象等进行集中整顿,以期净化社会风气,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社交媒体上的打榜已被叫停,控评、水军等行为也被集中予以打击。而现在,这种强力监管已经开始向上游延伸。
“我们希望监管能够出手,在上游的影视剧制作环节,也进行相应的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打击,这对于长期遵守规则的机构、从业人员也是公平的,也能促进行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前述不愿具名的电视剧制片人表示。而截至目前,北京广电局已经完成了48部电视剧演员成本配置比例等问题的审核工作。
治理“天价”
记者了解到,当前对于影视作品中演员片酬比例的要求,主要依据是2018年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联合下发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天价片酬等问题,影响影视创作整体品质,破坏影视行业健康生态,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治。
“合规的片酬比例,是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整体制作成本的40%,同时,再对演员片酬内部的结构进行约束,要求主要演员、嘉宾的片酬不能超过总片酬的70%。”一位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合规部门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在此之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要求电视剧、网络剧演员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演片酬不得高于剧集成本的28%,其他演员片酬不得低于制作成本的12%。
“制作方苦高片酬久已,但是没有办法,有流量明星才有流量,有流量才有收益,而且,你不接受高价,有人接受,这样你就在竞争中败下来,这需要通过监管来治理。”前述不愿具名的制片人表示,北京广电局将片酬比例合规,作为内容审核的前置条件,这种手段是有“比较强的力度”的。
另一位制片人则告诉记者,原有天价片酬往往导致一个作品的制作成本费用主要都给了演员,导致其他主创人员、拍摄制作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压缩,从而影响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水准。因此,有力度地监管演员天价片酬,十分必要。
生态渐变
“最近谈演员片酬的时候,觉得比以前容易一些了,以前是能够谈的幅度非常小,几乎没有。”前述不愿具名的制片人告诉记者。现在,除了一线大明星级别的演员或“顶流艺人”,片酬都已经有了能够谈判的空间,大小不一。
在此之前,影视作品的演员人选对最终的交易价格有比较大的影响。一位平台人士曾向记者坦言,有大明星、流量明星的,版权价格就很高,这种机制催生了高片酬,从而形成了影视剧不是靠作品艺术创作能力和水准,而是靠明星、流量艺人的模式。“演员反过来也这么想,能有几个好本子,值得我降下身价去演?循环往复,整体的水平都会变低。”一位演员经纪人告诉记者。
她认为,虽然现在对演员片酬从严管理,但从长远看,对整体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还是有很大益处的。“大家都在理解、适应、支持,毕竟得认识到,和从前不一样了。”她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广电局还将利用探班调研、解答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醒制作机构遵守片酬管理有关规定。
“北京是首都,影视文艺作品创作、制作的中心城市,北京的做法,我们都很关注。”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大型影视制作公司的高管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否能够理解,这种生态的改变是必然要发生的,大家都要适应新的生态变化,总认为过去是正常的,这种想法是毫无意义的。”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