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面临着发展困境,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国政府网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国务院共召开了25次常务会议,其中有16次涉及税收,内容主要集中在落实减税降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税收政策激励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几个方面。
事实上,当“税收”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关注的高频词后,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也逐渐突出。而作为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叠加后,整体负担也有所减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增减税超1100亿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看来,目前出台的新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这类市场主体数量众多,因此成为解决就业难题和技术创新的来源。
作为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国家出台一系列面向小微企业的减负政策,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进一步激发了小微企业的市场活力。
过去五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连续开展了五次企业成本专题调研,每次都收到了1万多家样本企业的问卷反馈,其中有不少是小微企业。从调研结果看,企业对以减税降费为主的系列降成本措施的评价总体是好的。这表明,连续多年的减税降费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也实实在在地减轻了企业负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宏观税负已经降至15.2%,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基于当前宏观政策要保持可持续性的特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也主要是将以往的制度性措施落实到位。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聚焦《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落地实施政策,共有13次会议涉及小微企业,其中9次会议提出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举措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发展。
为了落实和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自今年1月1日起至明年底,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按照政策规定,自今年4月1日起至明年底,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由现行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会议当天,国家税务总局还会同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两天之后,两部门再次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税收优惠政策的加快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创新动力,为小微企业赢得了时间,减轻了负担。
进入5月,国务院又召开了4次常务会议,其中3次会议聚焦小微企业发展。会议主题多次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并指出要对小微企业保持必要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措施。
“小微企业所得税汇缴‘直退’推行后,办理退税不需要线下跑,退税款到账也更快了,短短5天就收到了开发区税务局5万多元的汇缴退税款。”天津某科技型小微企业相关人士说道。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为进一步缩短办税时间、降低办税成本,推出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政策,帮扶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在杨志勇看来,这些举措也为我国经济稳步复苏、持续向好注入更多确定性。
记者从税务总局了解到,在迅速出台操作性文件并紧抓落实的同时,今年,国家税务总局还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2021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出12项行动措施,为小微企业送政策,以减轻他们的税费负担。
(编辑:孟庆伟 校对:彭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