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黎竹 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8月17日上午10点,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海淀区有关领导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其中,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了北京市双减工作的推进情况,并表示北京市的“双减”目标为: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另外,李奕提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完善线上公共教学平台。
“零起点”教学减负
记者通过直播了解到,在校内服务提质增效方面有四点指示。其中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减轻课内负担的重要切入点,深化高中招生考试改革,将从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等。
首先,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方面,涉及统筹作业管理、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的设计和指导,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等功能,将作业的设计纳入整体的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同时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和针对性。
其次,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将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要求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干部教师在区域内流动;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同时也会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完善线上公共教学平台,打造“双师课堂”。
另外,将不断深化高中招生考试方式改革,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和成绩呈现形式,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当记者提问“孩子参加校外培训时间减少,家长在校外学科类培训需要注意什么”时,李奕表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有一些调整和变化,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帮助孩子提高在校内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另外,利用好课后“三点半”的资源。他指出家长要主动发挥家庭协同教育的作用,在亲子阅读等方面促进交流。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北京将工作着力点放在改革转型和促进生产,真正从根本上化解学生和家长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完善考试招生制度,特别是改进考试方式和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上,将注重探索过程性的评价,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完善考试和成绩的呈现方式上,有一系列举措。在提高校内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特别是优秀的干部教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的交流轮岗和优质资源的辐射,缩小教育差距。
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有六点指示,强调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
在学科类培训监管方面,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类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
在经营活动方面,严禁资本化运作,坚決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
引导教培业务转型
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方主任指出,将强化学校的育人组织,深化学期制和集团化办学改革,支持引导培训机构业务转型,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补充校内客户暑期托管服务力量,促进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陆晓播表示,北京市正在积极组织校外培训机构员工的就业工作,建立了“2加n”工作机制,促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同经营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形成了就业服务的矩阵。
关于教育人才岗位的储备,目前梳理出了四类的职位储备方向,即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和市场销售类,细化为9个典型岗位,包括产品开发、产品销售、产品运营管理、客服人员、教师、技术开发工程师、法律事务人员、人力资源服务专员以及财务人员。
在发布会上,李奕同时表示北京市将于明日(8月18日)发布具体双减工作细则。
(编辑:于海霞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