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嘉玲 北京报道
“任何数字化转型都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机构的角度出发。”在《中国经营报》和中经未来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上,云南信托总裁助理贾岩表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很多需求,往往只是机构自己内部部门的需求。机构应当是为客户服务的,而不是简单为自己的需求服务。

云南信托总裁助理贾岩
“中小金融企业应该尽早地拥抱数字化转型。”在贾岩看来,迎接数字化转型,不仅为信托等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还为传统金融机构实现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并且通过风控达成了新的交易机会。
将迎三大新业务机会
在贾岩看来,对金融机构而言,迎接数字化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事实上,面对信托数字化转型大趋势的到来,云南信托早已进行前瞻性布局,提出“用科技让金融更简单”的新使命。
具体来说,数字化转型给信托等金融机构带来了三方面的新业务机会:一是解决融资需求的投行或银行业务;二是解决客户投资需求的资管与财富业务;三是托管、清算、咨询等中间业务。
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例,贾岩介绍道,由于财富业务成本较高和专业投资顾问人才稀缺等因素,资产配置过去都是为超高净值客户做的。“云南信托从去年开始布局和探索智能资产配置服务,降低服务门槛。”贾岩还关注到了近期引起信托圈热议的“40万元门槛的家庭信托”,认为它和智能资产配置服务都旨在提升金融普惠价值。
对于数字化转型如何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资产配置服务,贾岩进一步介绍道:“首先,通过智能资产配置,我们把所有交易环节、管理环节均科技化、电子化、线上化,实现自动清算、自动交易、自动分配,极大地降低成本。其次,智能资产配置决策依托数字化驱动,将投资模型量化且不断迭代优化,这样便以数据模型取代了人工投顾,并且,我们还定位于平台型模式引入了银行、券商、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优秀投资策略模型。”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进步,我们正在探讨如何大规模、低成本地做好服务信托。”贾岩表示,近两年来,教育机构、健身机构“跑路”事件频发。信托公司早在前几年就开始探讨信托托管业务模式,但当时主要受阻于两方面难题:一是利益机制问题,很多机构不愿意把钱托管给信托公司。二是此类预付卡、储值卡的金额不大,抬高了金融机构的展业成本。
在贾岩看来,依托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托托管业务减少交易环节中的道德风险,将成为金融机构在传统中间业务上的一个小尝试。
尽早拥抱数字化转型
当前,很多中小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愿望非常强烈,但面临不敢转、不能转、不知怎么转的现实难题。
“作为中小型信托公司,我们的体会是,中小金融企业应该尽早地拥抱数字化转型。”贾岩说。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例,其风控成本较高,且以往很多风控手段有限,但通过数字科技赋能,可以实现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并且能通过风控扩展新的交易机会。
比如,在效率的提升方面,云南信托经过数年IT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增强了对底层资产风险敞口的识别度和掌控力,这在公司消费金融业务方面产生了很大助益。
本报记者了解到,云南信托最近与一家新加坡公司合作,这家公司一直尝试在全国一些大城市针对商业、物业、写字楼等实时租金或者商业地产的成交价格,借助大数据的分析,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对抵质押品进行动态的实时建模和估值。
对此,贾岩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做房地产业务,通常是在项目成立前请第三方机构做一次押品的估值,风控做得好的机构则定期再进行评估。这样很难掌握押品价值的实时动态,因为每次评估都是有成本的。”
“成本的降低,在消费金融里体现得非常充分。过去金融机构给个人客户放贷仍是较大金额,近五六年来,云南信托消费金融的个人平均放贷金额已降到几千块钱。这就是得益于数字化转型极大地降低了风控成本。”贾岩指出。
数字化的转型还让金融机构通过风控水平的提升,达成了新的交易机会。对此,贾岩表示,以二手车贷款业务为例,很多金融机构甚至是厂商都对此类业务有很大的顾虑,因为“一车一况”,信息不对称,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但现在依托数字化转型,对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建模,可以了解到同样车况、同类型车的交易价格或历史类似业务情况,进而解决二手车贷款的定价问题。
目前,信托业转型进入关键期,科技在信托领域的应用将是加速行业转型的重要助推力,近年来,云南信托已在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信托等较多战略高度的重点业务以及智能合规、智能招聘等中后台运营管理中,积极布局、发挥科技赋能作用。
(编辑:曹驰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