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央行官网获悉,3月15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1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3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上月持平。
Wind数据显示,3月13日至19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3月16日还将有1000亿元MLF到期。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斯3月15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央行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包含了对3月16日的续做。这一方面有助于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有助于平衡好市场流动性的期限结构,满足金融机构对长期流动性的需求。”
MLF利率连续12个月保持不变
记者注意到,3月MLF操作利率持平,这是连续12个月保持不变。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这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体现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王青还对记者表示:“3月MLF操作是今年两会后的首次操作,操作利率和规模直接体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货币政策方向。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部分延续了上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
在货币政策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由此王青认为:“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已从上年的及时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转向把握好经济恢复与防范风险等目标之间的综合平衡。这意味着在今年全球疫情有望进入‘下半场’、世界经济普遍进入反弹周期的前景下,伴随国内经济全面恢复,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是大方向,政策重点也将随之切换,但整体的政策基调依然是‘稳’字当头。”
梁斯也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定基调基础上将更加注重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平衡。MLF中标利率连续12个月未做调整,体现出货币政策的‘稳健’思路,有助于在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
至于3月政策利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王青解释说:“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上年低基数、近期经济恢复持续推进带动下,一季度乃至上半年GDP增速将出现一个快速冲高过程;不过,受消费复苏滞后、中小微企业经营景气水平偏低、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及全球疫情风险犹存等因素制约,国内宏观经济修复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这意味着目前政策利率仍需保持低位,从而为市场主体纾困提供稳定有利的金融环境。二是当前物价仍处于明显偏低水平——2月CPI同比增速为-0.2%,核心CPI同比为0.0%,PPI同比为1.7%,房地产泡沫风险得到有效压制,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这意味着从控物价和防风险两个角度看,当前还没有上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此,3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动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体现了近期监管层强调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不会过早撤出支持政策’的基本内涵。”
1年期LPR报价或将保持不变
记者注意到,1年期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的参考基础,自2019年9月以来,二者一直保持同步调整。因而受访专家预计,本月即将公布的1年期LPR报价也可能将保持不变。
王青认为:“3月MLF利率不动,意味着当月LPR报价调整的概率较小。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这意味着3月商业银行上调LPR报价加点的可能性不大。与此同时,近期市场利率保持基本稳定,存款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压力,银行也缺乏下调3月LPR报价加点的动力。由此,本月即将公布的1年期LPR报价将大概率保持不变。”
在这方面,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梁斯也持类似看法,他告诉记者:“考虑到MLF利率未做调整,1年期LPR利率大概率维持不变。”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