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伍月明 广州报道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3月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何琳将提交关于“保护青少年远离电子烟 加快行业规范的建议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卫生与健康教育课”“关于稳定疾控人才队伍”的建议以及关于修改《执业医师法》(二稿中)第十三条的议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何琳连续四年再提稳定疾控人才队伍的建议。
稳定疾控人才队伍
疾控人员是我国卫生健康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疾控机构却处于人员引不进、留不住,人才流失严重的态势。
此次两会,何琳建议,从国家顶层出台疾控改革政策,明确国家、省、市、县等疾控职能职责,体现公益性,实施绩效工资等工资待遇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建立符合公共卫生服务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向西部倾斜,实施动态调整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疾控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或年薪制等形式多样的分配方式。对疾控机构实行一类保障的同时实施二类管理,允许在完成核定任务以外,通过提供实验室检验检测、病媒生物防治等专业技术服务,收取费用获得收入用于改善疾控机构人员待遇。
“删除执业医师的执业地点”
除此以外,何琳在议案中建议,修改《执业医师法》(修改稿二稿)的第十三条,删除执业地点,修改为: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何琳分析,基层医院留不住医生,招不来高学历医学生,稍有技术的医生多往上级大医院、三甲医院跑,因为有更多的病人,可提高自己的技术,收入也高。同时,老百姓生病时,怕小医院医疗水平不足,延误病情,渴望得到专家诊治,于是奔省城、北上广等地的三甲医院看病,出现看病难、看病支出费用高的情况。虽已出台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但大多是在医院管理下的医共体、医联体合作医院内,同时医院也制定了多点执业管理规定,门槛高,医生难以逾越。
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即医疗机构执业已施行20余年,严重不适应当前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满足不了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何琳进一步指出,医师执业证是医学生本科五年毕业还要在临床实习工作一年后才有资格去考,获取医师执业资格证比其他专业付出的时间与努力都多,却只能在注册的医疗机构执业,既然是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执业?
在何琳看来,医师的合理流动,能促使医务人员专研业务,加强医疗技术提升,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形成三赢的局面,即专家凭技术获取应有的报酬;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同时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编辑:曹学平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