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嘉玲 北京报道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深化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全面联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张劲的提案主要聚焦在产业链发展、供应链金融等焦点话题。除了上述提案外,今年他的另一份提案是关于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此前,张劲还曾提交了“用供应链金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提案。
支持重点企业扩链补强
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2021年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记者注意到,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数据彰显了双循环发展的突出成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以新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支撑双循环畅通,对重塑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至关重要。
张劲分析认为,深化海外供应链和国内产业链全面联动,有利于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国企业分布全球的海外供应链网络,是维护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一道防火屏障,具备向外防护和向内输血的双重价值。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则有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
对此,张劲建议,通过制度创新,破除跨国界资源要素流通和贸易便利的机制障碍,实现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的更好联动。同时,要摸清海外供应链“家底”,支持重点企业扩链补强。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支持重点企业拓展海外产业,巩固优势,补强短板。
“提升中国龙头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话语权。”张劲称。
张劲还表示,要建设高水平现代物流体系,提高商贸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际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现代物流体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水平很大程度决定着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速度与质量。在全球连接与流动受阻放缓的形势下,加快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供应链
近年来,张劲一直关注供应链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他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发布《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挑战与机遇分析报告》,指出中小企业仍旧面临现金流紧张的问题,融资方面受限于企业的低规模、高风险、不稳定性,中小企业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事实上,中小企业是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主力军,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今年初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也提出,“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今年两会,张劲提交了一份《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案。据记者了解到,2019年两会,他也曾关注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并提议“用供应链金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
“加速供应链数字化变革与供应链金融创新,是应对疫情冲击的可行突围路径和现实选择。”张劲表示,对于如何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他还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一是加快鼓励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二是加快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线上化、数字化建设。三是推广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四是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
(编辑:孟庆伟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