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秀岚 张靖超 北京报道
1月15日,由吴奇隆创立、赵丽颖和刘诗诗等明星作为股东的稻草熊娱乐(02125.HK,以下简称“稻草熊”)将在香港上市。
这家成立仅6年的公司主营业务是向电视台及网络视频平台或第三方发行商提供自制剧集、将网络视频平台或剧集制片商的买断剧集播映权售卖给电视台或第三方发行商或网络视频平台、根据网络视频平台订单提供定制剧集承制服务。
2016年3月,暴风科技欲以股份+现金支付的方式,用10.8亿元的价格收购稻草熊60%股权。但最终被证监会否决了这项收购,稻草熊曲线上市计划失败。4年多过去,此番稻草熊选择在H股上市。
价值在线合规总监金祥慧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没有选择直接IPO,应该是公司有一部分内部的原因,一般自身足够优秀的企业会直接选择IPO。在此之后所剩的选择无外乎重新在A股进行IPO排队、去港股或者纳斯达克等境外上市。而目前看,港股上市的条件一直相对较A股宽松。因此,稻草熊选择在港股上市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稻草熊公关团队对于上市时机的选择问题对本报记者回应称:“此时上市是基于公司长期的规划、企业发展阶段和商业环境而做出的。上市对于稻草熊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将极大增强集团在市场上的形象、品牌及知名度,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平台型模式,处于快速发展轨道中,上市也将拓宽公司融资渠道,为后续发展提供更强的资金支持。”
同时,稻草熊公关团队指出:“过往几年国内影视行业在内地及香港资本市场新上市公司较少,我们也希望通过稻草熊的上市能激活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兴趣,推动行业发展。”
依赖股东爱奇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首轮播映电视剧数目计,稻草熊在中国所有剧集制片商及发行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6.0%;按剧集所得收入及发行首播和回放剧集集数计,公司2019年在中国所有剧集制片商及发行商中排名第六,市场份额分别为1.8%及2.1%。
招股书显示,稻草熊的业务模式包括了自制剧、买断剧、定制剧。
其中,自制剧是其2014年成立以来开始制作,由其独立或根据担任执行制片商的联合投资安排与独立第三方投资者共同开发。其中绝大部分自制剧集均在电视台或网络视频平台播放。
买断剧集则是稻草熊向网络视频平台或者剧集制片商购买剧集的播放权,并向电视台、第三方发行商或网络视频平台提供买断剧集。
2017年开始,稻草熊为网络视频平台承制定制剧集。稻草熊就提供演员试镜及招聘制作团队、制片管理及品控、后期制作剪辑等全面制作服务,向网络视频平台收取制作费。
本次IPO稻草熊引入了雪湖资本、IDG资本和唯品会(NYSE:VIPS)作为基石投资人。而雪湖资本和IDG资本也同样是爱奇艺的投资方。
目前,稻草熊向爱奇艺提供自制剧和买断剧,同时也为爱奇艺提供定制剧集服务,还购买部分爱奇艺剧集的播映权并转授权给电视台。
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5.43亿元、6.79亿元、7.65亿元和5.80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6403万元、1051万元、5040万元和5413万元。2017~2019年实现收入复合增速为18.7%。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稻草熊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约83.3%、95.5%、83.5%及99.1%。
记者发现,稻草熊的往期业绩中,爱奇艺作为其第二大股东也是其第一大客户。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稻草熊来自爱奇艺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4%、36.0%、27.2%及69.2%。贡献收入分别为1.16亿元、2.45亿元、2.08亿元、4.01亿元。尤其是2020年第一季度,爱奇艺为其贡献了100%的营收。
对于是否过度依赖爱奇艺的问题,稻草熊公关部回应记者称:“爱奇艺作为稻草熊娱乐的战略投资人和网络视频平台的巨头,是稻草熊的重要合作伙伴,与其关系为互惠共赢、相互赋能。但稻草熊仍高度重视与其他电视台和网络视频平台的合作,并已开始与爱奇艺之外的其他平台开展包括播映权和定制剧等方面的合作。除了三大网络视频平台外,稻草熊亦计划寻求机会与其他快速发展的主流网络视频平台探索新的合作形式。我们现在正与另外三个新兴的中国网络视频平台接洽及沟通,以进一步多元化发展我们的客户群。同时,公司未来的海外业务也将进一步丰富我们的收入来源。”
一位影视剧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和平台深度合作能保障稻草熊的收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金祥慧对此指出:“稻草熊对第一大客户爱奇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经营风险大。如果稻草熊上市后融资到位,能够再多开发几个类似爱奇艺这样的客户,可将风险分散一些。但如果还是维持现状,则未来仍会存在较大风险。”
稻草熊也在其招股书风险一项中指出,倘若爱奇艺失去其领军市场地位或对观众的吸引力下降,令其观众群及现金流入大幅减少,将会影响其采购我们制作服务以及自制及买断剧集播映权的预算。因此,稻草熊的业务、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议价权
稻草熊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崛起以及网剧市场的逐渐成熟。
电视台在过去10年来一直是电视剧发行和播映的主要渠道。2015年随着新规“一剧两星”的实施,规定同一电视剧每晚在黄金时间段不得在超过两个卫星电视台同时播映,这使得电视台之间就优质电视剧的竞争加剧,抬高了剧集的每集价格,市场格局因此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网络视频平台用户乘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得到迅速增长。
记者梳理发现,稻草熊自成立之初便与爱奇艺进行着密切合作。2015年,稻草熊率先在市场推出自制剧集的“先网后台”的播映模式,即《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这部剧集首先在爱奇艺上映,随后才发行在安徽卫视。借助这样的模式,爱奇艺可以率先播映新剧,吸引潜在受众。
而近年电视台广告收入持续下降,电视台采购首播电视剧的能力以及采购预算受到限制。电视台开始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二轮或者三轮播映的电视剧。因此,国内电视台产生的剧集收入从2015年至2019年开始下降,从605亿元减少至544亿元。
与此同时,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网络视频平台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提高采购成本,对自制剧或者定制网剧进行大量投资,逐渐将重心转移到网剧。网络视频平台所产生的剧集收入迅速增长,由2015年的22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447亿元。
金祥慧对此指出:“对于稻草熊而言,在当下这个节点,正好乘着网剧市场的发展风口,网剧在大众中迎来较高的认可度,同时技术支持以及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也推动了行业发展。而从行业里来看,虽然稻草熊不是最头部的企业,但现在上市则可以抓住资本先机,后续被其他公司吞并的概率会小一些。”
上述影视剧行业人士对记者指出,行业里近年推出《大江大河》等优质剧集的正午阳光公司属于以出精品剧为主,作品不多但质量相对较好。而稻草熊的剧集则在数量上取胜。记者注意到,稻草熊至今总共出品剧集为29部。
此外,记者注意到,稻草熊的毛利率由2018年的30.9%大幅下降至2019年的14.1%。招股书对此解释称,是因为2019年自制及买断剧集播映权许可业务的毛利率下降导致。具体原因则是其中的《国宝奇旅》和《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两部剧集毛利率较低,因为该剧集制作于限制演员片酬之前,此前支付的演员片酬较高,而网络视频平台在2019年却整体下调了电视剧的每集采购价格。
招股书显示,稻草熊的单一剧集投资额约在300万元至2亿元之间,而所产生收入在420万元至3.53亿元。而剧集项目所产生毛利范围的差异甚大。此外,剧集项目所产生的利润率可能会因其投资规模以及播映该剧集时的整体行业环境而发生变化。
而稻草熊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少量客户,主要包括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及浙江卫视等各大电视台,以及爱奇艺、优酷及腾讯视频等头部网络视频平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这八大发行渠道在中国坐拥最大观众群,在剧集方面也具备最大需求及最充裕的采购预算。
招股书进一步指出:“我们与该八大发行渠道磋商每集价格及播映时段等主要条款的议价能力有限。例如,该等头部网络视频平台内部采取严格的采购政策,规定每集剧集的最高价格。该等头部发行渠道亦有可能推迟或变更我们剧集的播映时间表,从而影响我们剧集的二次销售及受欢迎程度,这会对我们的经营业绩及流动资金造成不利影响。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八大发行渠道产生的收入分别占我们同期总收入约80.6%、95.5%、63.2%及91.3%。”
有剧集行业制片人向记者表示:“平台在采买剧集时一般肯定试图压低采购价格,今年平台采购剧集的价格普遍降低40%以上。而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团队,议价权则在其自身。”记者了解到,三大视频平台竞争陷入胶着状态的当下,平台方也在控制成本,试图压缩采购价格。
对于和平台间议价权有限的问题,稻草熊公关部回应记者称:“在2018年广电总局发布限薪令之前,稻草熊制作的剧集成本相对较高。而在这些剧集中,有部分剧集的播映期在限薪令之后,所以时间上的错配导致公司2017年~2019年毛利率出现波动,目前来看,该影响已经被行业全面消化,公司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已经回升。”
另外,其还表示,稻草熊紧跟新媒体发展脚步,从2019年开始重点发展定制剧业务。2020年已经播出《猎行者》《三嫁惹君心》以及爆款剧《我,喜欢你》三部定制剧。公司通过为头部网络视频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剧集制作服务和管理服务,与网络视频平台实现双赢。在定制剧模式下,公司资金压力、运营风险、发行风险都较小,因此也利好毛利率稳定。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