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忠芳 张靖超 深圳报道
“2020年,大疆农业服务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超95%的大疆植保机用户维修实现零成本。”在昨日的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新品发布会上,大疆农业全球市场销售总监陈韬如是说道。
植保机,是指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飞机,相对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效率提升数十倍,近年来在国内大发展且在“数字农业”领域落地应用呈加速趋势。《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无人机领域的巨头,大疆早在2012年开始向此领域布局,2015年正式发布了“大疆农业”品牌,随后大疆农业持续迭代升级植保无人机产品。
陈韬在现场透露,今年大疆农业植保机整体销量超过4万台,全国累计保有量约7.5万台,今年作业亩数已达5亿亩,相比去年翻了2倍多。另外,大疆农业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1倍的增长。
关于大疆农业的商业化问题,大疆创新高级总监谢阗地回应称,大疆农业正在致力于帮助农户降本增收、助推国家智慧农业发展。在产业化过程中,无论是大疆自身还是体系内的经销商,以及使用大疆植保机的用户,从去年以来“大部分进入了良性循环,比如整体的经销代理商毛利水平提升了66%”。
大疆农业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资源投入,积极融入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为农田管理的效率革新带来更多可能。以面向数字农业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革新农业生产力。
投入总额超2亿元
记者了解到,衡量植保机功能基本包括载重、流量、喷幅三个指标。因南北方作业环境差异,大疆农业此次发布的T30、T10两款植保机在适用场景上做了区分,全套装售价分别为54999元、34999元,因部分地区还对农户实行补贴政策,综合计算下来,用户的使用成本相比前几代削减30%以上。
与此同时,大疆农业提供了产品维修及人身安全保障的服务,超95%的大疆植保机用户维修能够实现零成本。2020年,大疆农业服务的累计资金投入超过2亿元。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来自黑龙江、河南、湖南等地的用户,了解到其均大多是当地的种植大户,拥有300至500亩地,使用大疆农业植保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省事高效,性价比适合。
对于盈利目标的提问,谢阗地表示,商业利益并不是主要驱动因素,“这个生意是可以良性运转的”,自去年以来,无论是大疆自身还是体系内的经销商,以及使用大疆植保机的用户,“大部分进入了良性循环,比如整体的经销代理商毛利水平提升了66%”。
另据陈韬透露,大疆农业植保机国内与国外的营收占比大概呈3:7的比例。就海外市场来看,日本、韩国的无人机农业市场成熟度较高,大疆农业植保机的市场占有率约60%~70%;包括欧洲、北美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其GDP和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无人机的销售及推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而东南亚、拉丁美洲可以说是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作业环境比较好,落地推广难度相对较小。
智慧云平台“先用起来”
大疆农业不仅通过植保机解决农业植保中的痛点,而且将目光瞄准了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近年来,大疆正联合合作伙伴探索面向数字农业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基于这套方案,大疆联合中化农业、苏垦农发集团等合作伙伴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农业试验,已取得了有效突破。2020 年,大疆农业在苏垦农发下属多个分公司农场设立“精准农业”试验田,采用包括植保机T20、精灵4多光谱无人机在内的一系列空间智能装备对试验田进行精准管理。管理环节包括土地平整监测、长势监测、变量施肥等。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式,大疆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带来增产10%,同时降低10%的肥料使用,提高了农场管理效率的同时,实现减肥和增产增收效果。
今年受疫情影响,粮食安全话题、农业产业升级话题再次获得全球的关注。世界粮食计划署曾预计,全球将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中国社科院《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显示,到2025年,中国或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公众不断升级的粮食需求,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施肥撒药环节的机械化已无法实现,需要管理者从生产全流程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倒推出整套可增产提质的生产管理模式。
陈韬表示,目前大疆农业智慧农业平台正在加快落地,更大范围地“先用起来”。现在做的案例都是大农场,大疆希望有一些自然条件没有那么理想的也能加入到应用中来。这就是说,未来两三年内,希望把智慧农业平台做成普适性的应用。未来,大疆无人机的接口可以开放,也可以被集成到更大平台上去。
谢阗地则指出,农业智慧平台某种程度上间接推动了年轻人在三农领域创业,运用科技器械能力,工具本身要在实际场景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整个农业行业都在往这个方面探索,需要技术平台本身、工具、人的匹配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整个效果就能够提升起来,这是更大维度的范畴,行业所有参与方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