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超 童海华 上海报道
汽车零部件业务不及三成的上海永茂泰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茂泰”),因谋求登陆上交所主板而受到外界关注。
10月15日,证监会公告显示,永茂泰等6家企业首发过会,而招股书显示,其拟发行股票不超过4700万股,投入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智能化生产线项目等,合计拟使用募资资金额为8.5亿元。
在谋求加码汽车零部件业务外,永茂泰更为市场关注的则是客户集中度过高、应收账款高企等一系列问题,如在2017-2019年度,由前五大客户带来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其当期营收比例为84.23%、84.91%、87.12%,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致函永茂泰,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其回复。
理念分歧 兄弟“分家”
从铝业公司起家,铝合金营收占比迄今仍超七成,却以“汽车科技”之名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永茂泰引发市场关注。
永茂泰官网信息显示,其总部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专注从事铸造铝合金全产业链数十年”,主营业务为铝合金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天眼查显示,法定代表人徐宏持股41.21%,为单一最大股东。

颇为有意思的是,眼下首发过会的永茂泰,却是徐宏与其兄弟徐小飞“分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企业。
永茂泰招股书显示,2002年8月,来自浙江永康的徐宏以货币出资450万元,徐小飞以货币出资550万元,共同设立上海万泰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万泰”)。
但是4年后,徐宏与徐小飞二人因“对相关企业发展方向存在分歧及各自的管理风格不同”为由,决定通过相互转让各企业股权等方式进行资产分割,各自独立发展,招股书显示,2006年底,徐小飞将所持有的55%股权转让给徐宏。
而在证监会给出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依然要求永茂泰对上述股权转让,及徐小飞于2007年5月将所持上海零部件股权转让给徐宏,“是否属于真实转让,是否存在代持”作出解释。
永茂泰对于徐小飞在2006年的股权转让事项表示,“本次股权转让款项均已结清,相关转让真实有效,双方不存在任何股权代持情形,亦不存在任何纠纷或潜在纠纷”。
尽管“分家”后的徐宏,经营大本营位于上海,但其与位于浙江金华的徐氏家族,在经营范围、供应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联系”。
如在此次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中,就认为徐宏兄弟徐小飞控制的浙江万泰等6家企业,及侄子徐浩军等控制的兰溪博远均从事铝合金业务,与发行人的业务相同或相似,要求永茂泰保荐人就上述相同或相似业务是否构成同业竞争等作出说明。
前五大客户占比近九成
除了徐宏与亲属间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外,永茂泰大客户集中度较高等问题也颇受市场关注。
Wind数据显示,2017-2019年,永茂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35亿元、24.94亿元、26.43亿元,同期增速分别为31.75%、6.81%、5.97%,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而在上述报告期内,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12亿元及1.24亿元。
与此同时,招股书显示,在2017-2019年,永茂泰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23%、84.91%和87.12%,不仅如此,其对第一大客户皮尔博格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53.86%、57.69%和60.25%。
来自前五大客户营收的占比近九成,永茂泰的大客户依赖症引发市场关注,在上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中,就要求保荐人“详细分析发行人业务的可持续性,为维护客户稳定性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对主要客户是否构成依赖”。
而在永茂泰招股书中,其也将“主要客户集中且对单一客户销售占比较高”列为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并表示,若皮尔博格或其他主要客户因自身经营业务变化或者与其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其产品采购量大幅下降,将对其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在10月15日的发审委会议提出询问的问题中,依然对永茂泰大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追问”。
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其要求永茂泰方面说明“客户集中度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皮尔博格交易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对皮尔博格是否存在重大依赖并对业务独立性产生重大影响,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问题。
除了大客户依赖症外,永茂泰还面临应收账款余额较高的风险,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应收账款余额4.7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4.21%,其在招股书中也表示,若“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将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研发投入占比不及同行
不仅如此,头顶“汽车科技”之名的永茂泰,其研发投入占比却远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3716.65万元、3839.77万元及4040.2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9%、1.54%、1.53%,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
但颇为有意思的是,尽管公司名称含有“汽车科技”字样,但在招股书“研发费用率同行业比较情况”中,永茂泰却分别介绍铝合金业务与汽车零部件业务的研发费用率情况。
如永茂泰通过计算得出,其在2017-2019年期间,汽车零部件业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87%、6.27%、6.27%,而广东鸿图同期分别为4.53%、4.52%、4.94%,泉峰汽车分别为7.18%、6.85%及5.97%。
尽管永茂泰通过如此对比表示,在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业务的研发费用率略高于同行业公司平均值”,但其公司整体研发投入费用率较低的情况,依然成为市场关注对象。
颇为有意思的是,尽管汽车零部件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不足三成,且在报告期间内,该项业务营收占比逐年下滑,从2017年的27.6%下滑到2019年的24.84%,但永茂泰依然在加码汽车零部件业务。
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将拟使用3.5亿元募集资金投入汽车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智能化生产线项目,3亿元投入节能型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而永茂泰对汽车零部件业务的“热情”,也受到证监会发审委会议关注,其要求永茂泰方面“说明在汽车零部件收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相关专用设备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5.7万辆和171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但降幅较1-8月分别继续收窄2.9个和2.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由于铝合金业务营收占比超七成,市场有声音认为永茂泰为“有色金属冶炼制造企业”,而发审委会议也关注到其环保问题,要求发行人代表说明,其“生产经营是否符合环保政策法规要求;报告期内是否存在环保事故,是否因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是否对本次发行构成障碍”。
颇为有意思的是,徐宏曾就环保问题发表过相关看法,据界面新闻2019年报道,其表示,“环境保护税立法后,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税税额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排污量的多少,我们想要减少税负,就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改善产品生产工艺。”
(编辑:石英婧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