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甜 北京报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颇为明显。其中,民宿是旅游领域内住宿市场中的细分行业,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更为敏感。业内,很多民宿房东是个人老板,其中很多人是租来房子改造成为民宿,在疫情防控中,有的不堪房租压力选择退租,并在二手平台转卖家具。
《中国经营报》记者格外关注民宿行业动态。经历了近10个月,如今的民宿行业发展到了哪一步?2020年国庆中秋8天长假,从文旅部公布的数据看,旅游业恢复喜人:国庆8天长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其中,民宿行业受惠如何?
10月10日,记者专访了业内排名前五的木鸟民宿的CEO黄越。木鸟民宿还搭建有民宿互联网预订平台。黄越表示,从订单表现看,用户的出游热情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恢复。他认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有望借疫情影响,迎来发展契机。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经营报》:据文旅部统计,8天长假期间,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如何看待本次黄金周旅游业的表现情况?这种局面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如何?
黄越:本次黄金周,旅游业的表现整体乐观。从木鸟民宿的后台数据来看,十一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四成,住宿市场增幅明显,这个结果是超预期的,侧面证明用户的出游热情比预想中还要高一些。
这种局面足以重塑旅游业的信心,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受疫情影响,境外游遇冷给国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带动旅游上下游出行、住宿、景区、餐饮、土特产购买等产业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盛行,带动各地旅游产业开发和挖掘的力度,乡村游、文旅等创新型项目及产业会有更多发展机会。
《中国经营报》:我们注意到,旅游收入恢复程度不及旅游人次。如何看它的原因?
黄越:国家测算的旅游收入构成涵盖游客出游之后的吃、住、行、游、娱、购、体、疗等各个方面的收入。至于今年旅游收入恢复程度不及旅游人次,我认为原因有二:
第一,各地为了鼓励用户出游,提出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甚至文旅消费券、优惠券等政策,包括各地大学师生群体的放假安排,以上一系列举措,势必会导致旅游总收入减少。此外,由于疫情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民收入减少,旅游消费降级,支出减少,影响整体的旅游收入。
第二,疫情导致用户出游习惯的改变,从木鸟民宿的国庆住宿数据来看,今年十一假期用户出游天数减少,预订1~4天住宿的用户占比超八成,相较往年,用户在出游距离和出游天数上的缩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旅游收入减少。此外,周边自驾游用户增多,自驾游对公共交通的收入产生一定影响,总收入也有所削减。
《中国经营报》:民宿行业今年经历过“冰冻”。能否介绍一下,在疫情防控以来的近10个月内,民宿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形容民宿行业的发展历程?国庆黄金周过后,客观地描述民宿行业现状,它是怎样的?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又有哪些预测?
黄越:变化:
首先,民宿行业迎来了洗牌,部分房东退出经营,但同时诞生了许多新兴力量,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之后,民宿整体品质有所提升。
其次,用户对民宿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民宿卫生高标准、严要求,用户需求倒逼民宿市场改革。
再次,用户出游习惯变化,以安全为前提的休闲散心,更倾向于周边自驾出游,这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民宿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最后,疫情的突发性,使得部分用户倾向于随走随订,降低退订风险。
曲线:
近10个月民宿行业的发展曲线呈U形,春节是预订高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降到低谷,后来逐渐恢复,到国庆迎来高峰。
现状:
国庆黄金周,民宿行业迎来一个小高峰,坚定了行业信心。事实上,从木鸟民宿后台数据来看,7月份的民宿订单已经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8月份有小幅增长,9月份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1.6倍,这种增长势头在国庆黄金周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虽然国庆假期后民宿订单有所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保持增长50%的态势。
预测:
首先,黄金周未必成为民宿行业淡旺季的分水岭,受用户出游意愿,以及民宿发展速度、用户认可度不断提高的影响,日常出行住民宿用户体量不断增加,民宿行业也可走上淡季不淡的发展之路。
其次,从十一黄金周的旅游趋势来看,大家的出游习惯其实是倾向于周边旅游的,而周边游在时间成本和消费成本上都低于远途游,周边游带动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发展是必然,但如何针对周边用户做好民宿体验的改进和升级,是民宿房东经营的重要课题。
(编辑: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